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简单的“大杀器”(第2/3页)

    发动短距离的突袭,趁着支那军队立足未稳,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联队长阁下真是太英明了!我想当年的织田信长也不过如此吧?”

    桥立中佐的马屁越来越露骨,在极度放松的情绪之下,板西一良大佐居然让桥立中佐为他找来了两名慰安妇,在掩体里面欣赏起了日本歌舞!

    

    徐子龙的“攻坚绝招”其实就是一堆汽油桶和一堆被绑成各种形状的炸药包!把这两样东西组合在一起,就成了著名的“飞雷”!

    “飞雷”比较规范的名字应该叫“炸药包抛射器”,它实际上就是一种用铁筒作炮管,抛射炸药包的设备。一般每发“飞雷”大约装有十公斤炸药,像个大西瓜,能打出去一二百米远,所以这种“飞雷”的威力很大!

    提出制造这种“奇怪武器”的人自然是黄浩然,不过由于黄浩然也只是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看到过这样的“飞雷”,所以他只能提出一个概念,具体的研究工作还得由第25集团军的炮兵和工兵们来进行!

    幸运的是,黄浩然提出的概念里面已经包括了“飞雷”的主要部件:铁皮汽油桶,用绳索扎好的炸药包还有放在炸药包下面用作发射药的药包,所以在台儿庄会战结束之后,第25集团军只用很少的时间便制造出了实物。

    第25集团军的工兵团用长一米、直径半米的汽油桶作为抛射器,里面填充大量的火药作为推射药,点燃之后将炸药包抛出去,同时还会点燃炸药包上的导火索。

    不过这种抛射器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弹道轨迹基本不可测,怎么飞的都有,还有炸药包的药量只能凭经验装填,每次发射后都需要重新挖发射坑,射程太近等。按照施大炮的说法就是,这种“飞雷”就是个随时会爆炸的定时炸弹,也许还没打出去就先把自己人给炸死了!

    但黄浩然却始终坚持认为这种“飞雷”是可以投入实战的,后来在黄浩然的大力支持下,工兵在测试中解决了“飞雷”的不少缺陷,不但想出了将炸药包捆成前尖后圆炮弹状的办法,还对发射药装量和炸药装量都进行了科学改进,并且在汽油桶的顶部加装了简易的瞄准器。甚至还有人计算出了标准化制作之后的抛射器弹道轨迹。将“飞雷”的射击误差基本控制在了5米以内。

    这样一来,“飞雷”就具备了实战的能力!按照5公斤的标准抛射炸药包计算,落点方圆5米内的工事即使不被摧毁,里面的人也会被冲击波震死。

    如果抛射的炸药达到20公斤以上后,落点方圆25米内的人、畜,无论是呆在坦克内,还是坚固工事内,都将难以生存。

    有了成功的经验之后,第25集团军工兵团开始更加专心的改进“飞雷”,以求能发挥“飞雷”的最大威力。为了对付鬼子的战车、野战工事和密集的队形等,大胆的工兵们甚至试着用抛射筒抛射几十公斤重的石头、集束手榴弹,渐渐的,“飞雷”的花样越来越多,威力也越来越大。

    最近的一次测试中,第25集团军的工兵们1斤黑药成功发射了10公斤炸药,结果打到了260米远的距离,偏差却只有10米,被轰击的红薯地里面方圆20米内的红薯都被冲击波震的从地下跳了出来!爆炸产生的弹坑达到了1米多深!警卫营现在使用的,就是按照这种标准制造出来的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