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章 清醒(第3/3页)

    以往对她不好,所以让周围的人多开解她,多陪她说话。担当如此重任的人,排在首位的自然是她的奶娘张妈了。张妈整天伴随在她身边,又是个爱念叨的妇人,常常说着说着,就聊起了许多往事,其中包含了大量有用的信息,令秦含真得以迅速掌握了攸关自身的情报。

    原身姓秦,小名桑姐儿,大名还未起,今年已经七岁了。

    秦家位于米脂县,离县城约摸有十多里路,邻近河边,因此秦家仆人时常能弄到新鲜的河鱼,煮成奶白的浓汤,送到桑姐儿面前来。

    秦家大宅是一座建在黄土高坡上的窑洞大院。桑姐儿所住的这个院落是上院,正房窑洞五间,住着祖父秦老先生与祖母。东西厢房则是砖瓦房,东厢两间住着秦老先生的长子一家,也就是桑姐儿和她的父母,西厢两间住着次子一家,也就是张妈口中的“二房”了。

    二房有一子一女,长女九岁了,儿子只有三岁。

    桑姐儿的二叔在大同做百户,一家人长年在外,很少回来。今年初夏,桑姐儿的父亲驻守榆林时阵亡,二婶何氏带着儿女赶回来奔丧,但二叔有职责在身,就没回来。

    秦老先生是位教书先生,在家中开私塾,收了不少学生。虽然眼下家里有丧事,但依然有学生留在他身边侍奉。根据张妈的说法,秦老先生应该是很有些名气的老师了。

    桑姐儿的母亲关氏,就是那天上吊的年轻妇人,娘家父亲也是位夫子,有秀才功名,家住县城。关氏有一兄一妹,兄长已经娶妻了,生有一子,比桑姐儿大一岁。

    桑姐儿的父亲死讯传来后,关氏虽伤心,倒还撑得住。当时祖父秦老先生悲痛得几乎晕过去,祖母是直接吐了血,一直卧病至今,家里完全是靠关氏支撑。直到二房的何氏带儿女归家,才算是有了帮衬的人。

    但何氏在大同已经做惯了官太太,派头很大,跟婆家的作派格格不入,与关氏起初还相处融洽,后来是越处越不和。以张妈的话来说,就是“大奶奶可算认清二奶奶的为人了”,妯娌俩时有口角。

    然而,真正令妯娌俩关系彻底恶化的,还要数半个月前,桑姐儿与堂姐堂弟一块儿在村子里玩耍,不知何故从土坡上摔了下来,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家里请了大夫,好不容易把孩子救醒了,却发现她成了傻子,只喝得下米汤,没几天的功夫,就瘦成了皮包骨。大夫都说,她撑不了几天了。

    关氏原不肯善罢甘休,她追究女儿从土坡上摔下来的原因,而当时跟桑姐儿一起在土坡上的,除了二房三岁的小儿子梓哥与他身边侍候的丫环夏荷外,就只有九岁的堂姐章姐儿了。

    桑姐儿摔下土坡后,夏荷急抱着梓哥儿奔下土坡来查看,当时在附近的村民也赶过来救人,他们同时听到桑姐儿在昏过去之前,曾经呢喃过一句:“她推我。”

    虽然不知道这个“她”或者“他”是谁,但桑姐儿是对着夏荷与梓哥儿说的,自然指的不是他俩。

    那么唯一有可能的,就只有当时迟迟不肯下土坡的章姐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