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六章 恩旨(第2/3页)

    

    也许,是太子回宫后,宫里的人知道了内情,把消息泄露给赵碤了呢?他在整件事里几乎就是个隐形人,可曾经的竞争对手蜀王幼子与辽王世子都在这件事里吃了瘪,太子也受了点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似乎还是有动机的。

    除了宫里的人手以外,赵碤曾经在京城多年,也有自己的人脉,他还曾经处心积虑地跟东宫的人结交。至于是想跟太子打好关系,还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没人知道了。反正他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被圈禁了。若说他是从东宫那边听说了什么,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倒是他岳家王家那边,由于王大老爷在他出事后另择宗室女婿,换了一个支持对象,对他不闻不问,赵碤似乎有些怨恨。重获自由后,他就一直跟王家过不去,不可能从王家得到什么消息。再说,王家目前的支持对象辽王世子,就一点都不象是个知情人的模样,王家想必也不可能听过什么风声。据说王二老爷又病了,已有些日子没有进宫当值,王家又没了一个消息来源。

    由于曾经大力支持皇家择嗣,还先后寻了两个宗室女婿的关系,太子回朝后,肯定会看王家不顺眼。如今王家正老实着呢,倘若真的知道了太子南下的真相,也没有理由曝出来,顶多就是私下知会辽王世子一声罢了。

    秦柏听黄晋成分析了半日,却只是推测而已,半点能当实据的干货都没有,不由得说:“黄大人,这只是你的怀疑,却没有证据,如何能做得准?还是不要再提起了。”

    黄晋成道:“侯爷不知,这个赵碤,素来是个眦睚必报的主儿。象这回这样的招数,他从前没少使,都用来打击报复曾经得罪过他的人了。我是没有任何证据,又远在千里之外,但我觉得,这事儿多半就是他做的!”

    秦柏摆摆手:“此人如今已不成气候,不过是在京中苟延残喘罢了。黄大人若真有怀疑,写信回京,让家里人多提防就是了。眼下还是先关注那蜀王府的动静。传言既出,蜀王府除了上折自辩,难道就什么都不做了?即使蜀王幼子年少,蜀王与世子却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这话倒是真的,没过多久,蜀王在蜀地闻讯,也终于上折自辩了,一再声明自己父子都是清白的,对王妃在京中所为毫不知情,又道次子年幼,在京中经历了丧母之痛,实在可怜,请求皇帝允许他接幼子回藩地守孝。

    他这是不得不选择退一步了。蜀王妃出事,他如今只能先保住自己,再试着保一保儿子。继续让幼子滞留京中,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太子已病愈,皇帝不会过继嗣子,储位皇位都已无望,藩王的富贵却不能再丢了去。

    然而,面对蜀王的一片慈父之心,皇帝也感同深受,也觉得蜀王应当对蜀王妃的所作所为不知情。蜀王幼子赵砚独自在京,年少丧母,又要独立处理母亲后事,实在不容易。皇帝特许蜀王带世子上京奔丧,与幼子团聚,也让世子有机会能送生母一程。否则蜀王妃死在京城,她的长子却连见她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岂不是显得皇家太过无情了?

    太后、皇帝先后下了恩旨,现在就看蜀王有没有胆子上京奔丧了。若是他真的连世子一块儿带去,万一叫皇帝一网打尽,可是连逃都没法逃的。可圣旨已下,他又能用什么理由推拒呢?若是留下世子,自个儿上京去,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