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零七章 疑团(第2/3页)

    信才行。”

    赵陌想了想:“我倒是听我父亲提过一嘴,好象碤叔很有可能终生都不会再有子嗣了。他们整天想着要过继给别人做儿子,未必就不会为了香火,打起过继兄弟的儿子为嗣的主意。若果真如此,宁化、广昌两位郡王虽然与碤叔是隔母的,但他们的子嗣血缘比其他宗室晚辈离他更近些。广昌王尚未娶妻,宁化王却已有嫡出二子,并庶出的一子一女,年纪轻轻就子嗣繁茂,碤叔看了可能会觉得眼热吧?”

    当然眼热,没想到宁化王这么能生。他今年也就二十五岁而已。这才几年呀?当中还有晋王去世后守孝的二十七个月。宁化王肯定要出了孝之后,才能议亲事,等把妻子娶回家里,还要至少十个月的时间,妻子才能生下第一胎。就这么几年功夫,他光是嫡出的儿子都有两个了,庶出的也没落下,这效率还真是惊人。

    宁化王赵砃此番进京,就是为了给几个儿子上宗室玉牒来的。这是明面上的理由。至于私底下有什么打算,外人就未必知道了。至少,在赵陌说出广昌王赵砌也隐瞒了身份,随兄长进京之前,秦含真就没怀疑过宁化王上京,还能有什么阴谋。就连他在京城四处拜访宗室皇亲长辈,与有实权的人结交,也以为他可能是为了换个富庶些大些的封地,才会耍小手段呢。

    秦含真小声问赵陌:“宁化王跟广昌王都是前晋王世子的弟弟,就算是隔母的,也是亲兄弟。前晋王世子曾对储位有过想法,他的弟弟们会不会也有同样的野心?”

    赵陌眯了眯眼:“有这种念头的宗室多了去了,但大部分人都不会真的有所动作。宁化王与广昌王……会这么想也不奇怪。他们很有可能是盯上了东宫皇嗣的位子。晋王不象蜀王,他虽有些小心思,却并无劣迹,跟皇上也颇有兄弟情谊。碤叔是因为犯了不孝的忌,才会被圈禁多时。但皇上终究还是看在晋王的面上,对他从轻落了。晋王的另外两个儿子,从前也曾有过年少聪慧、文武双全的好名声,还曾被晋王带到太后和皇上跟前去奉承讨好,更是一直循规蹈矩,无出格行止。皇上对他们,态度自然跟对碤叔不一样。只要他们不出差错,倘若东宫真的需要过继嗣子,那他们的孩子还真的挺有希望……”

    赵陌顿了一顿:“广昌王倒罢了,宁化王三子,二嫡一庶,全都还是不记事的奶娃娃,但又已经立住了,身体健康,瞧着没有夭折之相。他们当中若有人小小年纪就被抱到东宫去养活,自然比过继大孩子要容易养熟。倘若宁化王当真有这样的打算,那他还真是挺会挑时机的。再过上一年半载的,他的几个儿子就没有这个好处了。”

    秦含真大概是因为这类故事听得多了,一点儿都不再觉得吃惊。本朝宗室们,若说有哪一位从没想过要把自己或者自己的儿子过继到皇家去做嗣子,那才是难得的清流呢。

    她随意挥了挥手:“宁化王这种想法早就不稀奇了,我这几年都不知道见过多少个跟他抱有相似想法的人,不必多提。我就是比较好奇,就算宁化王是存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才带着孩子上京城来的,他又为什么要跟处境潦倒的嫡兄搅和在一起呢?为什么要跟你父亲来往?广昌王又为什么会隐瞒身份随行?他应该清楚这么做有多大的风险才对。可别说是因为舍不得哥哥,他们兄弟的封地挨在一起,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