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二章 告密(第2/3页)

    的性命,今日是不是就不会有所谓的宁化王之乱?

    皇帝不高兴了,身边的人自然就得小心应对。赵陌本来有功,但想到若不是他的手下临时决定要将那几个死士擒拿下来,送往京城,本来也没有打草惊蛇的风险。他不确定皇帝会如何看待自己的做法,格外小心谨慎了几日。

    后来还是太子安抚了他,让他不必惊慌。打草惊蛇也没啥大不了的,蜀王一家被困宗人府,这蛇就算受了惊,也逃不出皇家的五指山。反倒是他把人拿下,才从死士们的反应与行踪里,发现了宁化王身后另有幕后指使,他是立了大功的。

    赵陌安心了些,便更加积极地去执行自己的任务了。

    皇家这边已经得了信,但宁化王还一无所知。他最终决定留下肃宁的庄子,继续渗透肃宁郡王府亲卫的计划,好为将来打算。高阳县的庄子不再收容死士,转而变成专供死士日常花销的产业,由高阳县的庄子供养肃宁县的庄子,只是不得让外人察觉两者之间的联系。高阳县的庄子管事留任,另从肃宁县转移过去的死士当中,挑选出副管事,帮管事管理新庄子。至于新庄子上流失的人手,宁化王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放在心上。他的人手多着呢,不差这几个。况且不够忠心的人,留下来也未必能帮得上忙。

    他又另行派人前往蜀中,处理自己从蜀王府得来的几处秘密产业。这可是他的一大财源,没有了它们,他也没有搞那么大一个计划的信心和实力。

    刚刚接到圣旨,不得不决定返回封地的时候,宁化王也是沮丧过,惊慌过的。但如今他镇定下来了,又觉得自己未必没有了希望。他犯的事其实不大,因为真正犯事的是他弟弟赵砌,他事先并不知情,这一点宗人令已经认可了,皇帝应该也是相信的。他错就错在知道赵砌无诏擅离封地后,没有及时将人劝回,反而默许对方跟随自己到了京城,又一直隐瞒弟弟的身份,配合弟弟的行动,妄图蒙混过关。这就有了欺君之嫌。

    然而,说白了,这不过是件小事,他身为兄长,出于爱护手足之心,犯了点小小的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赵砌进京又不是想干什么坏事,他小孩子家,想的都是风花雪月,即使私会了哪个大家闺秀,又尾随了哪位名门千金,那都是小节。京城宗室里的纨绔子弟多了去了,赵砌这样的不算严重,而他赵砃犯的错就更不值一提。只等时间长了,风波平息,皇帝日后也不会追究。

    只要别让皇帝发现他私底下的小动作就行。

    宁化王已经在为将来的卷土重来做准备了。他想得很好,如今还是年初,他回封地时,行程拖慢些,走到半路的时候,应该能正好赶上亡父晋王五十五冥寿。晋王生前跟皇帝还算兄弟情深,到时候上书哭一波,装装可怜,估计皇帝也就消气了。要么就召他回京住着,要么就赦免了他们兄弟的罪,都是有可能的。若是这些都没有,也没关系,皇帝不再恼怒他们兄弟这回犯的事就可以了。等到夏末,太后寿辰,他可以再上书一次,请求进京为太后贺寿。十月还有皇帝圣寿节,同样可以上书。他就不信,不能在京城多待些时日了。

    过两年还有皇帝六十圣寿呢,他请求上京的理由多着呢。等回了封地,他多花些银子,铺路搭桥,抚养孤寡,然后让人在京里多为他说好话,再叫个御史告一告其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