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召集(第2/3页)

    有多管就离了你家,回到宫中后,才越想越不对劲,觉得山阳王不象是那个罪魁祸首。正与父皇商量了,要把人召进宫来细细问过呢,谁知他就死了呢?底下人说是意外,孤却是不信的。天下间哪里有那么多的意外?!”

    赵陌道:“侄儿也是这么想的,只是在家里能听到的,都是外头能打听来的消息,只能进宫来问问殿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太子道:“孤正要往父皇那儿去,你索性一块儿来好了。父皇上,传召了蜀王世子与楚正方等人,还有顺天府尹带来的酒楼伙计与山阳王府随从的证词。我们一块儿来参详参详吧。”

    赵陌本来还想问问太子,是否听说了袁同知那边后来传回来的信,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他没必要着急,袁同知在通知他之前,肯定已经把实情报到皇上那里去了。太子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反正早晚会知道的。

    皇帝那里,人到得颇齐,显然皇帝也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还将太后、宗人府的几位主官与休宁王等几位宗室里年高有德的长辈请过来,做个见证,山阳王妃一身缟素站立在太后下手侧方,连个坐位都没有。她身后还有个太后身边侍候的嬷嬷,替她抱着年纪尚幼的山阳王独子——皇帝至今还没提到这孩子是否能继承亡父的爵位呢。

    赵陌随太子前来,见到这个场面,立刻就收敛了气势,务必表现得象是个低调的小辈,时刻表现着自己的无辜。

    皇帝控场,一个个地开始问了。

    先问太子,山阳王与蜀王世子随他同往肃宁郡王府别院,是什么缘由?什么时候去的?什么时候离开?期间是否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太子、肃宁郡王赵陌与蜀王世子皆在场,清楚地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山阳王其实说不上受了什么委屈,山阳王妃听完,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自然不敢再明里暗里抱怨赵陌什么,倒是朝蜀王世子的方向多瞧了几眼。

    山阳王从肃宁郡王府出来后就心情不好,这事儿是蜀王世子跟人说的。她就算误会了肃宁郡王,那也是他的错!她一个妇道人家,刚死了老公,孩子还小,其他人怎么好意思跟她计较?

    没人跟她计较。赵陌只需要说清楚自己的部分就可以了。只要没人往他头上泼污水,这事儿跟他没什么关系。

    皇帝就问蜀王世子了:“你跟人说,山阳王离了广路家后就心情不好,这是怎么回事?”

    蜀王世子其实没有预料到皇帝会这样召集齐各方人马,当面讯问对质的,这令他没办法当着众人的面继续对个别人混淆视听,但又不能反口改供词,只能含糊地表示:“王叔不曾说得分明,只是模模糊糊抱怨,原本盘算好的事做不成了。臣侄原本还以为王叔说的是他摔坏了肃宁郡王的东西,怕肃宁郡王生气,不肯答应他请求的事,便安慰了王叔几句,说肃宁郡王不是那样的人,今日待他也和气,让他只管放宽心。王叔说,臣侄根本不懂他在烦恼什么。臣侄问他,他又不肯明言,只一个劲儿地喝酒浇愁。去肃宁郡王府之前,王叔从来没有这样过,因此臣侄便以为,他是在肃宁郡王府中遇到了什么挫折,所以才会心情不佳……”

    在某些知道“内情”的人听来,蜀王世子的说辞也许会让他们怀疑,山阳王其实是在摔了机关匣后,发现内里没有伪造的那些书信,再加上三名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