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二十八章 李氏(第2/3页)

    ,母亲也曾试着教我些皮毛,只是祖母不许,我便只学了几个调理身体的药膳方子,知道些药物禁忌而已。如今想来,我要是能多学些医术就好了。不过我母亲既然上了京,只要能与她同行,两个孩子一路上看大夫吃药,便有了着落。实在不成,我从京城多带些药随行就是了。”

    她笑了一笑:“皇上仁厚,虽然发落了赵砇,我们母子也受了牵连,被贬为庶民,但皇上说我有功,又赏赐了我不少东西,其中药材最多,都是两个孩子眼下能用得上的。钱财亦有,只要我省着点花,老家民风淳朴,日常吃用花销不大,我们母子三人这辈子的嚼用都够了。就算没有了宗室身份,两个孩子将来也不会吃太多苦。”

    当然,再多的准备,也还是会有不足之处的。有大夫,有药材,有钱,不代表小县主与小世孙就能一路平平安安回到蜀地,尤其是小县主,太医就不止一次说过,她底子太差,又伤得重,如今只是细心调养着,却多半是活不到成年的。没有了慈宁宫中的优越条件,她能支撑的时间可能更短。但是,倘若孩子注定了不能长寿,与其忍受长久的骨肉分离,李氏情愿能一家人日夜相守!

    她已经不想再留在京城这个伤心地了。她生于蜀地,长于蜀地,家族亲友全都在蜀地。就算京城有太后,又能照看她女儿几年?蜀王世子已死,但他干的坏事不可能瞒过世人的眼。李氏母子已成庶人,留在京城,将来只会受尽白眼,儿子也不可能有什么好前程。但若是回到原籍,庶民身份的两个孩子完全可以改名换姓,重新开始新的人生。有家族亲友依靠,家乡的人又对他们母子在京城的经历一无所知,民风品性又偏和善,自然不会给他们母子脸色看,他们完全可以拥有平静而光明的生活。

    就算回乡的路上需要承担风险,李氏也没有犹豫过。她已经不想再忍受骨肉分离的日子了。

    秦含真见她已经拿定了主意,便也不再相劝了,只是问些小县主与小世孙团聚后过得如何的话。

    李氏微笑道:“日后也没什么县主、世孙之说了,我给他们起了小名儿,就叫大郎和大姐儿。郡王妃日后也这么叫他们吧。名字平常些,反而好养活。他们兄妹俩也不反对,从昨儿开始,便一直手拉着手在一处亲亲热热的,你叫我一声,我唤你一句,睡觉都不肯分开。两个孩子也都不希望再与亲人分离了。所以我才决定,要带他们回老家去的。”

    秦含真不由得露出笑容来:“既然如此,我就祝你们一家路上顺顺利利的,大郎身体越来越健康,大姐儿也早日伤愈了。”

    李氏露出了真诚的微笑:“谢郡王妃吉言。”

    秦含真起身告辞,李氏亲自送她出门,仿佛是不经意般问起:“先夫的后事,皇上已经说过,事后会发还给我,由我处理的。秋嬷嬷那儿,自有太后娘娘做主。不知道东宫楚良媛……眼下又如何了呢?”

    秦含真回头看她一眼:“我只听说楚良媛已被禁足,其他的就不知道了。这是东宫内务,我又怎么好过问?”

    李氏明白了,微笑着不再多言,恭敬地送了秦含真出门。

    秦含真心里知道李氏对楚良媛的存在还是有点在意的。其实她也有点在意。只不过太后只字不提此女,她也不好在宫中问起罢了,只能等回家后问老公了。

    秦含真重返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