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493章 鲁国新事(第2/3页)

        传令兵一行二十人,身背令旗出发了,他们到了凤城,就变成了两百人,出凤城后,分成十班发令。

    这是姜姬和姜武一起商量出来的新的传令办法。

    在这个传令只能靠人的时代里,一道命令跨出去后,传到目的地,花的时间可能会超出想像就算了,最要紧的是命令不知何时就会传失。

    以王令来说,在乐城城内,不重要的就是姜旦身边的侍人传令,有一点重要的,段青丝他们这些亲信上,更重要的,就该请殿上公卿亲自去了。

    但这只是为了以示郑重。

    姜武的军令一般都是跟着军队一起走,以前还真没传丢过。通常都是他在一地,另一支军队在另一地,他有命令要送过去,是调走前军,或加派兵马,所以就直接叫第二队带过去就行了。

    跟她传信时也是派一支军队回来,一边传信,一边换防。

    可能因为人数够多,倒是从来没有传丢过。

    现在,她把姜武给按在了乐城,不让他出去了,那他所有的军令都必须保证准确无误的送到对方的手中。

    而以前传令兵额定是两人,一人传令,一人保险。

    他觉得人数太少,姜姬也觉得人数太少。不说军令会不会丢,就两个人,被人围杀了怎么办?二十个人也不保险啊。

    最后只能用笨办法,分批出发,距离越远,人数越多。

    像这次要送到鲁国的另一头去,所以额定是两百人,每二十人算一组,单人双马,一路换马不换人。

    每一组人都必须把军令送到目的地,接令的将军可以在收到军令后就立刻出发,但必须收齐十道军令。少一组人,就必须追索侦查。

    虽然这方法太笨了,没有一点可以取巧或省力的地方,但安全性加强了就行了,在没有更简便的办法之前,安全性第一。

    现在整个乐城都在为她疯狂。

    不是夸张,而是实指。

    首先是涌现了许许多多写诗赋吹捧她的人,完全不需要龚香再去引导,这些人已经冒出来了。但所谓的“诗赋”,有近九成都是语句不通,词不达意,离题万里。剩下的一成是能勉强把词句写通顺,能够诵读出来。

    如果不是这次全民写诗赋的huódòng,她还不知道有的人自己写的诗自己都不会读的!

    竟然还是世家子弟。

    他们写诗赋喜欢翻书用典,特别是古籍古卷,一般世家,谁家没有个几百卷藏书藏卷呢?藏了,不意味着子孙后代都读过,也不意味着他们能认出上面所有的字。

    但不会认,不代表不会抄啊。

    于是很多世家子弟写诗赋就去翻古卷,翻完把里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他们的诗赋中,然后再选一个黄道吉日,在朋友中间拿出来显摆一番——这么搞之前,他们就没几个人能想到还需要当众朗读。

    可能是太兴奋了?还是有别的缘故?

    当她听说不下十例都是不会读自己的诗后,不由得去请问龚香。毕竟这些风俗类的事,她实在是不懂啊。

    龚香说:“那都是些毛孩子,喜爱出风头,博人一笑罢了,公主不必放在心上。”

    诗赋这东西,当然是要自抒胸臆才算好啊,当然,如果能写得引人共鸣也不错,最低限度,词句优美也行。

    但世家中也不全是饱读之人,多的是捧着书混日子的。逢到要自己写诗一展才华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