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663章 没有可以造啊(第2/3页)

    升级吗?一直靠着底加工过活吗?不可能的,人口红利都会消失,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就得一步一步产业升级,到时候,这些东西会淘汰掉。就算他们愿意回来,投资个小造纸厂,小纺织厂,小五金厂,我们也未必会接收。”胡铭晨道。

    “为何不收,那不挺好的吗?我们凉城就缺乏小工厂,只有国营大企业。”张萌的妈妈疑惑不解道。

    “一,成本,二,环保。我所说的成本还不仅仅是运输成本,到时候我们的交通会很大的改善,当然了,比起沿海城市靠航运就能运出去出口,还是有所不如,但是条件会改观很多。我所说的成本是产业链,比如一个单独的服装厂,一个单独的电子厂,在我们这里是死路一条,没有上下游供应链,成本就会很高。第二,现在沿海很多城镇的水都是黑压压的,空气灰蒙蒙的,泥土也受了放射性污染。这种现象能够一直持续?不可能,目前为了快速积累,可以放任一下,但是,这种以牺牲环保来换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不可能长久,老百姓也不会一直支持。到时候在产业升级中他们被淘汰,难道我们就可以破坏青山绿水接收这些产业?坦白说,我觉得可能性也不大。而搞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他们其实也不怎么会,回来也会觉得无用武之地。”

    这一点胡铭晨说的有点空泛,毕竟还没有发生,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上胡铭晨对这个问题也只是想到,并没有深入的去做研究。

    不过,胡铭晨所说的这个趋势是存在的,那时候,别说沿海淘汰落后产业,就是内地也在淘汰落后产能,就为了环保。如果都没干净水喝了,没有新鲜空气呼吸了,没有无污染的食物了,各种职业病环境破坏产生的新型疾病流行蔓延了,再多钱又有何用?

    胡铭晨提出的这个方向,让张伟东更加的陷入了沉思。

    “胡铭晨,你说的我不太听得懂,可是,如果你说的都对了,那我们这边岂不是永远富不起来?”张萌道。

    “其实我们的经济每年也都在快速增长的,每年都在百分之八,百分之九,也是在发展的。”张萌的妈妈道。

    “阿姨,这是我们底子薄,基数低,说难听一点,煤矿多产几百万吨煤,或者多修两条路,这数字就拉起来了。这不表示经济数字好看,老百姓的荷包就鼓,这关键要看经济数字是什么拉高的。如果是产业性投资,是消费拉动,那么老百姓的收入的确会实际快速增加,否则,老百姓的获得就会低。就比如十亿元修一条路和十亿元建一个厂,其效果会相差很远,十亿建个厂,每年会给政府提供大量的税收,会每年固定养活几千名工人,会上面采购下面销售,拉动更大数字的循环需求,而这些人有固定收入就会有固定消费,从而带动餐饮,服帽鞋袜等销售。当然,我不是说修路不重要,当前对我们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我们当前的当务之急,要想富先修路嘛。”胡铭晨给张萌的妈妈解释道。

    实际上,胡铭晨的这个话,就是说给张伟东听的。

    “那照理说,应该怎么办?我怎么感觉路都被你给堵死了呢?”张伟东抬起头来直视着胡铭晨问道。

    “呵呵,张叔叔,怎么就被我给堵死了呢,我何德何能啊。你问我的这个问题,按理说不是应该我们老百姓问你们的吗?”胡铭晨轻松一下气氛,笑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