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31章 赶场(第1/2页)

    在之后两天,除了每天晚上复核清丈土地,清理人口,清查商户结果之外,更多时间是换上便装,拉着黄鹂,带上李嗣兴、刘震等人,到附近乡镇观察了解。

    自古以来广西都不是一个经济特别发达地区,令李定国感到惊讶的是当地经济也颇为繁荣,场口足足有半里多长,一百多米宽,星罗棋布的分散着百余人家。

    简单统计了一遍,一个小小的古安镇竟然有七八余家杂货店,四五家客店饭店,再加上工匠铺什么的,大小商户工户什么的足足超过0余家。

    古代一般逢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赶场,赶场的时候整个街道上都挤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群,大家从七乡八里的赶到场口买卖货物,采办日常生计。

    让在这街口统计,当天赶场的足足超过2千余人,男女老少穿着自己最要好的衣服,挑着担子,推着独轮车来到场口买卖货物。

    虽然有一小半民众穿得破破烂烂的,但大多数人还是非常整洁,大家在衣服上打着一个一个补丁,穿梭在人群之中。

    大多数人穿着用麻布做的厚厚短卦,脚上穿着草鞋,但也有很多人穿着棉布短卦,脚上套着棉布鞋。

    这之中也有一些穿得非常考究的生意人,他们大多数穿着绫罗绸缎,以显示自己雄厚财力。在洪武年间生意人是不能够穿绫罗绸缎的,但到了明朝中叶之后,这种限制慢慢取消了。

    街面上到处都是人,在狭隘之处人群也会拥挤在一起,旁边老人感叹不已,崇祯年间那时候人更多,赶场时到处都是人,这几年明清连年交战,兵连祸结,再加上梧州乃战略重地,被清军足足杀戮了千余人。

    自从今年西宁王率部重新光复梧州城之后,地方慢慢恢复昔日繁荣,农闲赶场的也多了很多。

    有的更是感慨,王爷现在虽然推行新政,但田赋、丁赋水平非常之低,只要有王爷佑护,要不了几年地方就会再次繁荣,大家吃的,穿的,用的会再次好起来。

    场口的布告栏上面张贴着最新出版的《国民报》,识字的则站在前面大声念着上面文字,不识字的则看着报纸上面的图案,不懂的问了问旁人,别的人帮忙解释着。

    县里面衙役也一再打着锣鼓宣传,现在取消外地劳役,也只在农闲时征发劳役参与本县修路筑桥这种事情,这可比过去好多了。

    普通农家最担心的就是征发劳役,特别是跑到外县、外府、外省的,如果被征发一趟,不说生死未卜,若家里面没有其他成年壮丁,当年收成必然大减。

    这次清丈土地、清理户口、清查工商虽然颇为严格,但衙役们一个个胆战心惊的,也没有几个敢乱来,如此大家也没有多大意见。

    况且清查完成之后,官府免费给每家每户发放一个户籍簿,成年男子免费发放一张身份证,声言到时候若正常缴纳赋税,大家就是公民,可以参选与选举乡里长,参选与选举县议员。

    这可奇怪了,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民众只有交粮交赋的本分,何曾选举过乡里长,县议员什么的,这也成为大家交头接耳的一桩谈资。

    除此之外,最大改变就是场中各个商铺、店铺什么的都挂了工商登记证,写了户主姓名,经营范围,店铺大小(三等九则),每年需缴纳税赋数额,在最后则盖了户房的公章。

    场口里面到处塞满着嘈杂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