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53 困境(第2/3页)

    鱼,塘泥清理出来又可以为果树提供足够的肥料。

    看上去有点复杂,其实并不麻烦,一切其实都在于土豆的产量是不是够高,而土豆的产量

    这么说吧,即便武震只种一英亩的土豆,也够全家人、以及全家的牲畜饲养所需。

    最多两年,武震的农场就能自给自足。

    这个“自给自足”不是指单纯的粮食,要达到自给自足,禽蛋类产品必须应有尽有,牛奶羊奶啥的也要满足营养供应,节日可以杀鸡,年底可以杀猪都是常规操作,副食品所占食物的比例越高,对主食的需求就越少,这是个良性循环。

    “老武,你这会算是掉进了蜜罐了,咱们老家的地主老财,都没你过得滋润”钱江羡慕的很,他现在还没有拿到资格,天天回家被老婆骂,心里憋屈的很。

    “哥,大堂哥二堂哥昨天给我发电报,说是也想来尼亚萨兰,可是咱们那儿的县太爷不放人,大堂哥和二堂哥他们走不脱。”武威面带忧虑,只要不傻,都知道尼亚萨兰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就牛天宿这种顽固不化的人,才会坚持清国比尼亚萨兰更有前途。

    其实就算牛天宿也知道,尼亚萨兰比清国更有前途。

    但是牛天宿不会承认这一点,如果承认了这一点,那就证明牛天宿以前所有的决定都是错误的,这让牛天宿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至于武威的大堂哥二堂哥,以前武震就往清国发过电报,希望他们能举家移民尼亚萨拉。

    可惜的是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很多人对任何事都抱有怀疑态度,牛天宿这样的人,已经享受到尼亚萨拉发展的红利,尚且对尼亚萨兰的管理层不信任,更不用说清国的其他华人。

    他们大概率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除非是走投无路,否则不会想移民尼亚萨兰。

    这不过这种事就是一步慢步步慢,就像钱江的家人,只比武震的家人晚到尼亚萨兰三个月,现在的差距就已经无法弥补。

    “看看,我就说不能草率,现在坏了吧,有家都不能回!”牛天宿不知道是在后悔什么,武震、武威、钱江都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牛天宿。

    牛天宿终于感觉到不对,不过没有反省自己,还是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其他人:“管理委员会真是害人不浅,现在要是去找管理委员会,不知道还能不能回老家”

    “没谁逼着你留在尼亚萨兰,想回你就回,别看你现在每年能赚360块大洋,你是不是觉得你就值360块大洋了?有本事离开尼亚萨兰回清国试试,你要是每年能赚36块大洋,我就算你牛老大有本事!”武镇和钱江不好意思说,武威就没有顾忌。

    关于赚钱这种事,有人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这句话放在尼亚萨兰一样适用,别看尼亚萨兰的很多华人每年都能赚36个英镑,但是那并不代表他们的价值就值36英镑,这些华人在清国大都是混不下去,走投无路才会来尼亚萨兰,他们之所以能每年赚36镑,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值得每年36镑的技能,而是因为尼亚萨兰所有的华人,只要符合条件,都能够赚到每年36镑。

    所以谁要是感觉因为尼亚萨兰开出的薪水高,就认为自己值这么多钱,那他就傻了,回到清国别说36镑,每年能挣36块大洋,就算是老天爷给面子。

    “混小子你说什么?”牛天宿也知道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