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287 又菜瘾又大(第2/3页)

    距离南部非洲太远了,罗克提议在南部非洲和英国之间的某地召开会议,比如萨尔,或者是法属北非。

    温斯顿可以不在乎罗斯福和大胡子,但是不能不在乎罗克的建议。

    上一次盟国会议是在萨尔举办的,那这一次就换成法属北非好了。

    考虑到阿尔及尔距离前线太近,这次会议就放在法属北非的卡萨布兰卡举行。

    卡萨布兰卡是法属北非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始建于12世纪,1770年,摩洛哥国王将其命名为达尔贝达,意为“白色的房子”。

    18世纪末,西班牙人获得了达尔贝达的贸易特权,将其更名为卡萨布兰卡,在西班牙语中,“卡萨布兰卡”的意思同样是“白色的房子”。

    罗克在2月17号抵达卡萨布兰卡,此时北非战役已经基本结束,只有零星德军部队还在顽抗,他们的反抗注定是徒劳,逃不过败亡的命运,北非盟军司令部已经下令,在2月15号以后投降的轴心国部队,将不再享受到正常的俘虏待遇。

    这不是巴顿心狠手辣,而是俄罗斯人要求的。

    和俄罗斯战场上的战俘相比,北非战场的战俘简直是在天堂,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40万轴心国部队向盟军投降,盟军每天要消耗海量物资才能满足这些俘虏的生活需要。

    用大胡子的话说,这些俘虏消耗的物资,还不如用来支援俄罗斯,那些俘虏就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

    或者是人道毁灭也行。

    巴顿也对北非军团残军的抵抗失去耐心。

    一個很明显的事实,既然投降就能享受到正常俘虏的待遇,那么早早投降和晚点投降都一样,区别是主动和被迫。

    主动当俘虏是软弱的表现。

    实在打不过被迫投降是英雄。

    “罗斯福总统明天抵达,我们到底是邀请戴高乐将军,还是邀请吉罗元帅”温斯顿举棋不定,他本人是倾向于戴高乐的。

    “戴高乐将军是自由法国总统,吉罗元帅是总司令,这还有什么疑问吗”罗克支持戴高乐,吉罗也是传奇人物,但是还无法和戴高乐相提并论。

    另一个时空的戴高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为欧洲最清醒的人,不接受美国人的指挥棒,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对立阵营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并且退出北约,和彻底躺平的英国,以及无力反抗的德国截然不同。

    这个时空,罗克也不想看到战争结束后,欧洲成为铁板一块,必须有人主动站出来打破平衡,戴高乐是最好的人选。

    “那么就是夏尔”温斯顿跟罗克先达成一致,罗斯福就好对付了“我们赢得了北非战役,这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

    温斯顿略遗憾,在他看来,俄罗斯和德国还没有打到两败俱伤的程度。

    “美国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援助力度,这才是真正的坏消息。”罗克看的更透彻,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重返欧洲的野心。

    两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煽风点火从中渔利,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没变。

    对于现在的欧洲来说,美国的影响力远逊于英国和俄罗斯,甚至不如南部非洲和法国,罗克都知道往欧洲掺沙子,美国也一样。

    区别是罗克选择了法国,美国则是选择了俄罗斯。

    从去年底开始,美国就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援助力度,各种武器弹药战略物资不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