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306、投资 二合一(第2/3页)

      宁远看了看,感觉比毛尖的叶子稍大,不过手工炒制的,叶面泡发后就有不同程度的破损,跟毛尖的雪芽和小芽比,没有那么好看,但口感也不错。

    当然,宁远喝惯了毛尖,其实不喜欢单芽头的毛尖,那种只是好看,但味道也跟这个白茶一样,偏淡一些。

    老家的那些茶客,更喜欢喝带叶子的,一芽一叶才是上品。

    如果真是当口粮茶,其实中芽和次芽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说说吧,你那新戏是怎么回事?”韩平坐到宁远旁边的沙发上,好奇道:

    “你是真有,还是故意说出来气她的?”

    宁远轻啜了两口后,把茶杯放在茶几上,笑道:“两者都有吧,她当时那些话真把我惹毛了。”

    “是什么样一部戏?”韩平问道。

    “金粉世家。”宁远说道。

    韩平一愣:“张恨水先生写的?”

    宁远点了点头。

    “这个可是拍了好几部作品了,不说四十年代的周曼华那部,香江也在四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拍了他的电影,知名度可不低啊,拍好了可以收获很多,但只要稍有差池,恐怕就会被口水淹没。”

    这个宁远当然明白,这部小说还不是直接出版的,而是从27年开始在《世界日报》上连载,一直到32年才写完,历时了五年多的时间,积累了无数读者。

    当时的《世界日报》总编辑张友鸾就评价过,这部小说如果不是章回体,而是用的现代语法,它就是《家》;如果不是小说,而是写成戏剧,它就是《雷雨》。

    张恨水自己也说过,这部小说在创作的时候,很大程度受到他一直喜欢的《红楼梦》的影响,而且立意也相似,都是借助爱情和大家族的衰落,抨击当时的腐朽。

    在完结八年后,当时如日中天的国华影业公司就把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并交给刚刚崭露头角的周曼华来饰演冷清秋。

    在41年上映后,周曼华一炮而红,跟那位鼎鼎大名的周旋一起,成为国华影业的两根台柱子。

    除了这一部外,香江那边在48年和61年也各拍了一部,而且这两部时隔十三年的两部电影,饰演冷清秋的都是白燕。

    一方面是她当红,再一方面,也是因为她的优秀和敬业。

    从38年开始,到62年,白燕每年少则五六部戏,最多的时候,50年25部,51年拍了37部,52年拍了24部,仅仅这三年,就八十多部,比现在很多电影人一生拍的都多。

    尽管这样,她在这时期还算不上什么,因为大家都快,而且更快。

    那时的香江,都是快枪手,远比这时期的王晶、文隽快多了,一部戏的制作周期只有一周,放这时候谁敢想象?可就是现实,否则也不会有‘七日鲜’这个词。

    而白燕,就是反‘七日鲜’的一员,就可以知道当时的状况。

    当然,七日鲜也不是指就是七天这个实数,而是形容时间短的虚数,不过大部分都不超过十天。

    比如王晶的父亲王天林,他就是那个时期的名导,他的回忆录就写过——

    由星期四决定那天起算,制片马上找演员,找现成剧本或通俗小说,找一个鬼才导演,找一班手脚快的工作人员,一天工夫便可办妥。

    这时候,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由导演说出一个大概的拍摄方式。星期六这部新戏便能开拍,一边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