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501章 意外之人(第1/3页)

    两对新人从皇宫出来后沿着皇城根向北缓行,沿途呼喝声不绝,有人讨喜钱有人道喜,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脸上都堆满了笑意,因为迎亲队伍沿途不停撒糖果撒喜钱。

    吴中和宋洛书买的宅子距离常宇府邸不远,在东城兵马司北边的胡同里,两家一墙之隔都是二进大院子,但现在那面墙也被拆了,今儿就要在这把两家婚事一起给办了。

    外边的胡同也早已水泄不通挤满了人,宅子里数十人正在忙碌准备婚宴之事,有东厂的番子亦有十三太保的人,上次常宇的乔迁宴就是他们包办的,这次自然也不会把肥水溜别人家田里。

    天已晌午了,依稀可闻远处的唢呐锣鼓声“来了,来了,新娘子要来咯”随后宅子里鞭炮炸起来,噼里啪啦的喜气洋洋。

    “快撒喜钱哟”宅子门口的孩童们在大人的怂恿下嚷嚷着,李慕仙一脸微笑“诸位街坊莫急,莫急,新娘一到喜钱少不了的”。

    “来了,来了有人嚷嚷起来,胡同口那边两个大花轿在人群簇拥下缓缓而来,李慕仙嘴巴咧开好大“方三,撒喜钱咯”

    “快看新娘子长的好看不”有泼皮和长舌妇么嚷嚷着,当然他们也知道是不可能的,堂都没拜呢,新娘子根本不可能抛头露面,最快也得明儿才能见到真容。

    那什么时候拜堂呢

    在后世北方和南方还为此争论不休,南方人说北方人大白天的摆喜酒吃完就散场好奇怪

    北方人则说南方人你们才奇怪咧,婚礼就该在亮堂堂的白天办,只有二婚在晚上

    那古代传统的婚礼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办呢

    其实答案很多人都知晓,没错,就是傍晚也就是晚上。

    婚,女,昏,昏便是指黄昏之意。

    在诗经仪礼,左传这些先秦文献中,本以“昏”表示婚姻,后来为了突出这层意思才特加女子旁另造新字。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婚”字礼娶妇以昏時,妇人阴也 故曰婚。

    除了典籍之外,民间也有将婚礼安排在傍晚和晚间的记载,汉末著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描述刘兰芝再嫁时的情形是

    “其日牛马嘶 新妇入青庐。暗暗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且抛开这些不说 单凭一些俗语和词汇亦可知,比如洞房花烛夜。

    但为什么古时结婚要在傍晚或者晚间举行呢说文解字也说明了重要的一点“妇人阴也”这不是一句骂人的话,此阴是相对阳而言。

    康熙字典给出更详尽全面的解释“昏”字引仪礼士昏礼注“士娶妻之礼 以昏为期 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根据这种说法 婚礼之所以要选在日落之后举行 是因为此时正当天地阴阳相交之际 这个观点应该出自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班固认为婚礼要在阴阳交时举行 且最好选在春天 原因也同样是为了顺应自然节律

    “嫁娶必以春者春 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

    班固的说法总结起来,即“阴阳交接之日”配“阴阳交接之时。

    至于北方白天结婚的这个传统其实并不久远,是在康熙之后 有人认为是清后期施行宵禁 百姓不得不在白天办 但没有文献支持 另一部分则认为是受满清皇室影响,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内务府具奏 内开四公主下嫁吉期,于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三日巳时行初定礼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