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十章 壬辰倭乱(23)战后反应(第1/4页)

    小西行长抵达黄州,正好看到驻守在这里的岛津丰久等人在狼狈的准备退走,他向他们询问情况,这才知道了丰臣秀胜早在前前两日就奔逃南下的消息。

    而他们这些九州大名正是被丰臣秀胜扔下的,直到昨天去凤山通报情况,才知道了自己总大将已经逃跑,凤山落入朝鲜义兵手中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的小西行长对着南方隔空骂道“混蛋,弃我等不顾,虎舅岂有犬甥乎”

    其他如松浦镇信,宗义智,岛津丰久等大名对丰臣秀胜也很有意见,不过松浦镇信更多的是对劫后余生的感叹“还好没有死守平壤,原来后已无援军矣。”

    小西行长等人从平壤夜逃已经的后半夜了,逃到黄州天色已经露白,全军上下早已非常疲惫。

    见到小西行长等人饥寒交迫的模样,岛津丰久等大名也暂缓了南下的进程,让士兵分一些粥食给第一军团的士兵吃,好让他们恢复一些体力。

    许多士兵经历了后半夜的惊魂,如今早已经疲惫不堪,很多溃兵一路上都遇到了朝鲜官员带领的小股义兵的骚扰,好不容易回到友军的防区,纷纷卸下防备当头就睡。

    可是眼下小西行长他们不敢休息,因为明军与他们只有一道大同江的阻隔,半日即可抵达黄州。

    没有办法他们只能叫醒刚刚睡着的士卒,拖着疲惫的身躯,跟在岛津丰久等人身后,向南方京畿道方向且战且退。

    事实上小西行长他们是多虑了,李如松之所以能在有外蒙古诸部协助叛军的情况下依旧能收复宁夏,就是因为他作战非常稳健。

    前几日拖延进攻平壤,直到火炮齐备之后再进攻就是这个原因。

    21日黎明,李如松在平壤城内展开军议,下属带来几个抓获的来不及逃走的日兵,李如松通过向他询问日军的军力部署情况。

    “倭贼精兵现在何处尔等兵备主力何在咸镜道有兵何许”

    那明日本兵答道“咸镜道。江原道原有两个军团,有兵3万左右,听闻前不久加藤大隅守已经带着兵势及朝鲜两位王子返回名护屋,如今两道合计应该有兵15万众罢了。

    不过听闻咸镜道不服朝鲜统治,我等北上之时百姓皆提壶携浆相迎,那边的大人又组织顺民从军,得兵又2万矣。我等城内的朝鲜兵解释效彷咸镜道丰春家之策组建的。

    不过具体那一道兵多,哪一道兵少并非我所知者。”

    从这人的答话来看,应该不是一个无名小卒,对于朝鲜的情况和日军兵力的部署情况知道的还是颇多的。

    但是他具体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比如加藤清正已经在前不久从名护屋返回咸镜道的事儿他就不知道,无形之中也隐藏了咸镜道日军的真实兵力。

    然而他的话揭露了朝鲜的痛处,尽管朝鲜上下都很清楚,咸镜道确实已经不服王化,但是作为朝鲜官员的李镒依旧出言驳斥。

    “你胡说,咸镜道沦丧倭手,我方顺和、临海两位王子被迫南渡劫皆非自愿,所谓从贼逆兵,皆是倭贼以家卷相胁,无奈从倭罢了。天兵一到,百姓必然夹道欢迎。”

    那名被俘的倭寇也不敢反驳李镒,只能一直点头说是,至于之后王京的兵力部署情况,却是被噎了回去。

    尽管李镒反驳了日本俘虏的话,但是李如松依旧眼神如炬,他在思考如何对咸镜道进行处置。

    朝鲜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