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2章 一个小目标(第3/4页)

    自主研发出了棉花收割机,即便采用了很多进口部件,售价也就是一百万出头。

    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台棉花收割机,约翰迪尔要多赚一百万,基本上是双倍的价格出售。而高端棉花收割机的话,约翰迪尔赚的会更多。

    在国产棉花收割机没有出现之前,约翰迪尔仅靠着卖棉花收割机,每年就能从中国赚走一个多亿美金。

    在九十年代末期,即便棉花收割机只卖一百万人民币,对于棉农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价格。

    虽说一台棉花收割机,顶的上100个劳动力,但请100个劳动力,来收两个月的棉花,才花多点钱

    当时中国的人力成本毕竟是便宜的,人工采摘成本比较低。后来人力成本提高了,使用棉花收割机才变得花算起来。

    比如人工采摘棉花,一公斤要给一块六到一块八毛的工钱,还得管饭,动辄十体力劳动者吃一顿饭,还是要花不少钱的。

    请人开着收割机来采棉花,一亩地140块钱左右,这么算起来的话,机器采棉的损耗虽然大一些,但是要比人工采摘要划算了。

    如果自己买一台棉花收割的话,还能更省钱,出个油钱和折旧费就行,而且自己家的棉花收割完毕后,还可以开着收割机,去别的地方赚那140块钱一亩的工钱。

    2015年左右,买棉花收割机的人还不是很多,当时一个棉花收割季节,一台收割机能收割一万亩的棉花。

    按照每亩地140块钱工钱计算的话,扣除油钱和人工,买一台国产收割机一年基本就能回本。

    后来棉农们意识到收割机的好处,纷纷开始购买棉花收割机。收割机的数量变多了,工作自然就变少了,一台收割机每年也就只能作业三四千亩地。

    不过即便是这样,买一台国产棉花收割机,三年内也能回本。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棉花收割机作为农机,是能享受到国家农机补贴的,就比如生产建设兵团那边,一台棉花收割机的补贴能达到三十万人民币。

    这样算起来,棉农只需要花七八十万,就能把棉花收割机开回家,用三年便回本,这还是非常划算的。

    未来那些种棉花的,一两千亩都只能算是小打小闹,那种五六千亩、七八千亩、甚至上万亩的种棉大户都有不少,几千亩的种棉大户,当然有钱花七八十万,买一台棉花收割机。

    而在九十年代末,还没有那么多种棉大户,小农种植为主的时代,花七八十万买一台棉花收割机,对于棉农而言,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富康农机的棉花收割机才刚刚研发出来,还没有农机补贴。

    产品研发出来了,而且还是自己独家垄断,按说可以大赚一笔,结果却卖不出去,这的确挺糟心的。

    “太贵了,老百姓买不起啊要不然就卖给外国人”

    这个想法从李卫东脑海中冒出,却有马上被他否决。

    全世界种棉花的也就那几个国家,当中只有美国人算是富裕,其他诸如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一个比一个穷,估计也用不起棉花收割机。

    美国人肯定是买约翰迪尔了,所以富康农机的棉花收割机,也只能有中国市场这一条路能走。

    “还得在国内卖”李卫东沉吟片刻,开口问道“如果我们生产数量比较大的话,能把售价降到100万以内么”

    岳安全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