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552章 一个小目标(第4/4页)

    中计算了一番,随后很肯定的点了点头“能。大规模生产的话,各种零部件的成本都会降低。即便是卖100万一台,我们也能有不错的利润。”

    “利润能有多少”李卫东又问道。

    “保守估计,不到40。”岳安全开口说道。

    “这利润空间还是挺大的。”李卫东接着说道“这么算来,约翰迪尔可真够黑的,卖一台棉花收割机,要赚三四倍的利润。”

    “也不能这么算,美国的生产成本毕竟是高的,特别是人工方面,是咱们的几十倍。”岳安全回答道。

    国内的农机行业的利润是一个说不太准的数字。

    因为国内有农机补贴,不同种类的农机,补贴金额不一样,即便是同一种农机产品,每年度的农机补贴金额也是不一样的。

    另外各地农机补贴政策也有差异,所以农机行业的毛利率究竟是多少,没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国外的农机企业,利润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直接销售设备,这部分业务大概有10的毛利率。

    二是后续的服务收入,这部分的毛利率高达30,其中零配件服务的毛利率更是高达60;

    第三部分就是设备租赁收入,包括驾驶员和单纯的租赁设备,毛利率大概是20。

    国内的人工费便宜,而且又有农机站的存在,所以企业的后续服务收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赚个销售设备的钱。

    机械制造业当中,30的毛利率算是比较健康的数字。

    比如后世的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挖掘机和起重机等主要产品的毛利率,都是在30左右,桩工机械毛利率能达到40以上,而高端产品的毛利率就没数了,基本都是按照成本价格的几倍去卖。

    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棉花收割机作为一种新产品,40的毛利率已经是白菜价甩卖了。

    国内的市场毕竟还是不富裕,为了产品能够卖出去,李卫东也只能忍痛接收40的毛利率。

    思考片刻后,李卫东开口说道“那我们就定下一个小目标,先卖一百台”

    “关键是卖给谁啊”岳安全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这个目标是不是太宏大了一台100万呢,我们上哪去找一百个冤大头啊”

    李卫东则是微微一笑“冤大头这种东西,贵在精而不再多,我们要注重冤大头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只要质量够好,一个冤大头就够了。”

    岳安全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睛,心中暗道,听你这意思,是打算瞅准一个人,往死里坑么

    李卫东没有理会岳安全那不解的眼神,他转头望向倪贵林,开口说道“倪博士,这棉花收割机项目算是取得了成功,不知道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倪贵林微微一愣,眼神中流露出一缕犹豫的色彩。

    棉花收割机的项目,是李卫东与农机研究院合作的项目,为了这个项目,富康你农机公司专门设立了个博士后临时工作站。

    如今项目完成了,按说倪贵林也应该返回农机研究院了,毕竟他的人事关系还在农机研究院。

    但是现在让倪贵林回农机研究院,他又觉得不甘心。

    棉花收割机是倪贵林主持的项目,倪贵林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如今项目好不容易成功了,到了收获果实的时候,却让他走人,倪贵林心中肯定不是滋味的。

    这大概就像是好不容易养肥的猪,被别人牵走了,而且对方还不给钱。

    更重要的是,富康农机刚刚进行了改革,出台了股权激励方案,研发团队能拿到20的分红。

    刚才李卫东和岳安全的对话,倪贵林可是听的清清楚楚,一台棉花收割机卖100万,能有40的毛利率,也就是净赚40。

    两成分给研发团队,就是八万块钱,若是真向李卫东所说的那样,卖100台的话,研发团队就有800万的分红。

    倪贵林作为棉花收割机的研发者,从中分到个百八十万应该不为过吧

    眼看着有这么一大笔分红,哪能不心动若是这时候走了,分红岂不是没有自己那份了

    二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读到了博士,不就是为了功成名就后,有更好的生活么

    现如今,有能赚到一百万的机会,若是放弃的话,怎么对得起以前读过的书怎么对得起鼻子上的眼镜度数

    李卫东仿佛看出了倪贵林的犹豫,他马上说道“倪博士,如果你不嫌弃的话,不如干脆来我们富康农机吧,我们的技术团队正缺你这样的大才来领导。而且棉花收割机的后续改良作,也需要你。”

    “技术团队负责人那不是拿最多的分红”

    下一秒,倪贵林慌忙的点起了头,仿佛生怕李卫东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