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晋王之死(第2/5页)

    罪人,反而成了讨逆平叛的功臣,这一来一去晋王之死才更有好处。

    所以晋王之死才会如此荒唐,让人捉摸不透,似是而非的,而也才让人更加怀疑,明里暗里都会觉得是赵氏所为。

    此事意料之中,到也没有其它影响,只是将来赵氏若是赢了,再洗脱此罪也并非难事,族主也不必担心。”

    王禅把整个事解析一番,也是合情合理。

    “族主,我说过这种小事,先生看得十分清楚,如此奸小之计瞒不过先生法眼。

    我们不管晋都如何,将来之事将来再说,此时关键的是依先生之谋,做好与三氏大战的准备即可。

    若说赵氏不能赢得此战,那么一切都是空的。

    若是赢了此战,将来此事自然会水落石出,族主不必在乎此时赵氏受此一时之冤屈。”

    尹铎对于晋王似乎早已失望至极,所以身为晋国之臣,对于晋王之死也没有什么可惋惜的,说话的语气也坚决得多了。

    并且尹铎也是看得长远,而且不为将来忧虑,所忧的当是眼前之急。

    “是呀,有先生在,什么事都能看得透,老夫也不必过于操心,今日请先生来也是想听听具体的对策,至于晋王之死,冤不冤还是其次。

    董公在天之灵也可以安息了,这似乎反而是一件好事。

    此时三氏大军已朝我赵氏封地迂回而来,他们似乎也并不着急,我方若是不阻止,这似乎也说不过去。”

    赵鞅此时也是直奔主题,不再纠结于晋王之死。

    “此战自然不可依几月前对范氏与中行氏的战术有意避之。

    智氏大军士气高涨若是不给他们痛击,那么他们也会有防备,更会猜测我方的战术意图,反而不利于将来行事。

    想来赵族主除了晋阳北城外的大军之外,一些村镇也留有驻军,就由这些军队对智氏进行偷袭吧,一路偷袭阻止致晋阳城。

    而且这些偷袭的兵甲不可贪功,只要有所小成即可达到目的即可,不能与之真的纠缠。

    只要让智氏大军来到晋阳城时已是骄兵,不再把赵氏兵甲放在眼中即已达到偷袭的目的了。

    而这当然也要有牺牲,就由族主依此原则自行来办,不必讲求章法。

    不过对于韩氏与魏氏兵甲却不可偷袭,要区分对待。

    一来将来赵氏与此两氏还有需合作共同对付智氏,二来此二氏大军必然会拖后行军,若是偷袭此两氏会让赵族兵甲陷入包夹之态,徒添伤亡。

    而且所有逃亡的赵氏兵甲都必须朝一个方向逃,那就是晋阳城,不可再潜于其它城镇让智氏怀疑。

    这样晋阳城未战之时,就会变成一个伤兵满员之城,再加上受前三氏攻击,此时的晋阳城除了北城门之外已是满目创伤,世人见了都会觉得晋阳城已是风雨飘摇,可以轻松拿起,这样才能让智韩魏三氏大意,到那时再给三氏迎头痛击。”

    王禅说完喝了一口茶水此时到也气定神闲的,对于将来迎敌也是自信十分。

    “先生所布置之事,老夫虽然理解,可我怕兵甲会不会理解,若是一直打败仗再逃回晋阳,会动摇我赵氏大军的军心,此一点我与尹铎主也是一样的想法,不如在三氏行军中直接用大军阻击,纵然会多损失一些,可却能让智氏不敢小瞧,而且也能让韩魏二氏心有悔意,将来执行先生离间之计会更有效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