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晋王之死(第3/5页)

    ”

    赵鞅也是精通兵法,若是如此也非是没有道理,几月前范氏中行氏邯郸赵氏赵氏已经示弱,让三氏以为可以轻松攻下晋阳城。

    可几个月三氏费尽心力而且损兵折将却只能饮恨而归。

    由此一来,此次智韩魏三氏必然会重视赵氏,不会像范氏与中行氏这般轻视赵氏。

    若故技重施不会有太多效用,反而会造成赵氏一族兵甲士气低落,不利于将来反击。

    “族主说得不错,我们此次是最后决战,不是智氏亡,就是赵氏亡。

    先生不必过于在乎赵氏兵甲牺牲,他们既然当了兵甲,随时都有可能丧命,这是谁也无法避免的。

    若说让智氏如此顺利围攻晋阳城,那么就太便宜智氏了。

    而且将来若想围歼数十万智氏大军,非是易事。

    若说韩魏两氏若说对于赵氏没有半分恐惧,觉得可以打败赵氏,那么他们又如何会改弦易张,把找赢赵氏的好处拱手相让,去攻击更强大的智氏。

    所以在下也同意族主之意。”

    尹铎也觉得只是偷袭而不与智氏正面对抗,实不利于军心,也不利于王禅将来的谋算,就是策反韩魏两氏。

    “我师傅说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兵之大祸是为骄,退非无利,退可成全,亦可至赵氏为哀兵。

    若说逃亡之兵回到晋阳,而他们的父母兄弟皆被智韩魏三氏大军控制,士气不会低落,反而会高涨,若他们不死战,那么父母兄弟妻儿就会置于战火之中。

    而赵氏为保沿路百姓不被战火影响,反而拼死保护沿路百姓,你说这些兵甲还会有什么后顾之忧,还会不理解赵氏的仁义之举吗

    若正面相刚非是可以让韩魏二氏心有动摇,反而会让两氏更加坚定必须歼灭赵氏之心,那么于赵氏一族而言,必然是大患临身,适得其反。

    韩魏两氏与族主交往一直不错,若不行仁义之举,又如何让两氏心怀旧情,将来又如何说服两氏呢

    若赵氏不进寸而退尺,会让智韩三氏成为骄兵,而且对于赵氏也会心有同情。

    若说将来赵氏一灭,那么韩魏两氏就会感同身受,才有机会改弦易张。

    而至于晋王之死韩魏两氏自然明白非是赵氏所为,而是智氏。

    此时五万户其实已在智氏控制之下,一年之后足可组十万大军,若再加上此时智氏的实力,纵然是两氏联合,将来也逃不会被智氏吞并的危险,这一点只有我方弱了才会让他们感同身受。

    若是示强之举,反而会让他们感受到威胁不得不痛下决心,就怕赵氏不灭将来会迁怒于他们二氏。

    世间之道即是如此,兵法其实也是如此。

    师傅有言人之生而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可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用兵之道,亦与天地自然之道同。

    天地之间,人为何能独占之优,非是人比虎兽强,而是人懂得避让,懂得迂回。

    若说要歼灭智氏数十万大军,其实尹城主过虑了,有晋阳城大军,又有西侧三山藏军,还有汾阳河的水师,以及赵族主的大军以及韩魏两氏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