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九章:诸藩国王培养计划(下)(第4/4页)

    对稳固君权来说,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可一个国家在建立之初,必须要依靠自己人才能维持国势的稳定。这也是当年父皇分封诸王的根本原因。”

    朱桢点头道“是这个道理。”

    “不过,到了洪武二十年之后,父皇发现诸王一旦分封出去,各系藩王的子孙后代并不在一起长大。各藩子弟虽然姓朱,可相互之间却没有一点感情,完全就像两家人。这样一来,藩王迟早会生出异心。”

    朱棣接着道“因此,自洪武二十一年开始,父皇陆续将各藩年幼的孩子接到京师来,让孩子们一起在大本堂读书。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熟悉,知道是一家人。所以,从明天起,你的八个孩子,都要到新修大本堂进学。”

    截止到目前,楚王朱桢已有九子。

    其长子朱孟熜,洪武十四年四月生,洪武三十年封为巴陵王,同年三月薨,享年十七。

    次子朱孟炯,生于洪武十五年三月,永乐元年封为永安王。

    第三子朱孟烷,乃是楚王朱桢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五年五月,永乐元年封为楚王世子。

    第四子朱孟焯,生于洪武十六年七月,永乐元年封寿昌郡王。

    第五子朱孟炜,生于洪武十九年三月,永乐元年封崇阳郡王。

    第六子朱孟爚,生于洪武二十年正月,永乐元年封通山郡王。

    第七子朱孟灿,生于洪武二十一年九月,永乐元年封通城郡王。

    第八子朱孟炤,生于洪武二十六年正月;第九子朱孟爟,生于洪武二十七年二月,因为这两个孩子年幼,还未封郡王。

    “四哥,我的第八子与第九子皆年幼,怕是没法进学吧”

    朱桢面露尴尬之色道“尤其是老九,有时候还会尿床。”

    朱棣笑道“无碍,新修大本堂分为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三部,让你家的老八、老九去小学堂进学即可。”

    “至于十岁以上的孩子,去中学堂进学,十六岁以上的,则去大学堂进学。”

    他说到这里,特地加重语气道“太子希望兼任大本堂的教授,我已经同意了。”  ,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