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五十二章 工匠考核(第1/4页)

    耕耘贞观第三百五十二章工匠考核

    很快,随着李泰的命令,有关洛阳征召大匠的消息,开始顺着大运河传播。

    同时整个长安地区的大匠们,听到这消息多少有几分翘首以盼的激动。

    毕竟上一次翻新郑白渠,已过去数年时间了。

    那些以郑白渠为考核条件的大匠,或者是优秀工作者们,也随着那次郑白渠考核的终结,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与利益。

    这里面获得了大匠或者优秀工作者评级的人,主要是有三个流动方向。

    一是成为了大匠,这些人或是被少府监或是被将作监直接收拢过去,李泰的墨科也乘机捞了不少,主要都安排在了煤矿体系中,完善挖矿效率去了。

    而这一批人算是工匠中最优秀的,他们与朝廷间算是双向奔赴,所以朝廷给他们编制,他们吃上了铁饭碗。

    第二批则是以一部分不想要加入朝廷或者受不了朝廷规矩束缚的大匠或者优秀工作者。

    他们的主要工作是看护郑白渠,像是什么地方荒废,什么地方破损,什么地方需要修补什么的,都经过了仔细的划分后,让他们负责世代承包,出现特别严重的则上报县衙修补。

    而只要他们所负责的这片区域没彻底荒废与破坏,那就算他们死后,他们儿子或者徒弟也能继承这个工作,只要在州县进行报备。

    而在这个过程中,朝廷每年也会拨付一定钱粮下来,没领到可以去找工部闹。

    总之,这段工程还能运转,那这半口官家饭也能吃下去,无事时自己也能去打工。

    而第三个则是参与了郑白渠工作的优秀工作者。

    应该怎么说呢,这些人算是经过了国家层面筛选的淘汰者,他们或许是因为年龄太轻、手艺不够、没有立过重大功勋

    总而言之,这些人给郑白渠白白干了几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一块奖章就给他们打发了。

    这时候,李泰安排的农学社便是登场了。

    农学社在农具推广过程中需要维修,或者要当地进行打造什么的,凭借在郑白渠工作了数年得到了优秀工作者的奖章,那便会主动的找上这些人。

    让这些人来农学社的后勤保障工作,甚至有的则是被吸纳入了农学社之中,成为农学社的一份子。

    总而言之,这些从郑白渠干完活,经过考核的人,有能力的进编制了,有想法的去承包了,就算是只偷学了一鳞半爪的也受到农学社特殊照顾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让其他的工匠看了流口水。

    越王,我们技术也不赖的,我们想要受到朝廷特殊照顾啊

    然后,越王被封为了燕王,去幽州那边去了,跟长安工匠们再也没了半点关系。

    这些工匠们,怀着就算魏王不搞这些活动,但朝廷或多或少总是会搞吧。

    接着便望眼欲穿的等待,一年又一年,这次他们真不挑了,更不会不相信了。

    但现实是,朝廷上下谁在乎这些匠人们的想法。

    额,也不对,至少李世民还是在乎的,毕竟不论是心心念念的骊山院,还是重新翻修的洛阳宫,到底是需要这些匠人。

    但让匠人们头疼的是没有考核啊,没有发徽章啊,自己跟不能凭借着这些经历从农学社接到活,让自己生活更有奔头啊

    看着曾经更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低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