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26. 巾帼英雄(十四) 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第1/3页)

    “宋徽宗时, 昏君赵佶手下有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六大权臣和权宦。”

    “此六人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公然卖官鬻爵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 擢通判注1天下皆知;在民间贪赃枉法、荒淫无度,以花石纲讨好昏君并借此敲诈勒索、鱼肉百姓,直接导致了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大宋臣民称这六人为六贼。”

    百姓们虽听说过这些贪官污吏之名, 但民智未开, 大多懵懂, 满腔愤怒不知往何处发泄。如今天幕揭六贼老底, 百姓犹如醍醐灌顶,冲天恨意仿佛洪流被引入了泄洪的河道有了明确的冲击方向。

    百姓们趁着夜色冲向六贼府邸,将各种秽物、垃圾倾倒而入。推翻皇帝不易,但在众怒难犯下, 皇帝怕也会暂时贬斥六贼平民愤,以免自己受六贼“牵连”。

    然只说那蔡京早在朝堂上几度沉浮, 若只是贬斥, 依着官家秉性, 怕是等风头过去, 又会将这些善于谄媚君王的小人提拔回来, 死灰复燃。但当下将六贼打压下去,于百姓也未尝不是喘息改命的机会。

    且天幕既将迷瘴一一拨开,百姓们的愤怒有了统一的目标,不再散沙一盘, 或真有可为也难说。

    如天幕泄露汴京沦陷后的消息,许多猜想靖康之乱与自己所在时代不远的百姓已拖儿带女逃离汴京。虽不知逃去哪里,但能活一日是一日, 总好过留在汴京被皇帝出卖,被金人屠戮。

    “童贯与蔡京同为六贼之首,韩世忠为人正直,虽因军令与童贯一道平叛,但并不愿与这巧媚的权宦同流合污,故此与宴上之人格格不入。闷头喝酒间韩世忠见梁红玉英姿飒爽、不落俗媚在陪酒的官妓分外不同,故生出好感。”

    “梁红玉仰慕韩世忠英雄气概,韩世忠怜梁红玉英姿飒爽却身不由己。两人互生怜惜,宴后,韩世忠赎梁红玉为妾,英雄美人成眷属是话本最美好的结局,却不是韩世忠与梁红玉的结局。”

    “不久后靖康之乱,徽、钦一昏君及汴京所有宗室成员皆为金人所掳。大宋朝廷在逃亡中拥立了漏网之鱼康王赵构为新君,即被后人戏称为完颜九妹,与徽、钦一帝并称父子三昏君的宋高宗。”

    “靖康之乱前,还是康王的赵构一度颇具英雄气概,金兵第一次包围汴京时,赵构曾以亲王之身在金营短期为质。同年冬,金兵再度南侵时,赵构奉命出使求和,途中被大臣宗泽劝阻留下,才免于同父兄徽、钦一昏君及其他宗室成员一道被金兵俘虏。”

    “靖康之乱后,赵构仿佛被吓破了胆,再无英雄气。父兄被掳后,赵构一路南逃,莫说金人,便是大臣和百姓也追不上。”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作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读书时,背课文的我一直有个疑惑,直面过金人屠城,吃尽流亡之苦的李清照怎么会喜欢项羽这个屠城莽夫。”

    “那就不得不说一下此诗的创作背景了。北宋灭亡前,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收藏了许多金石之器及古籍孤本。后李清照与百姓一道流亡,乱世之中无力保护这些文物,便想要托付朝廷保管。”

    “文弱的女词人在乱世中带着这许多东西,一路上减了又减,拼命追赶却始终追不上疯狂逃命的皇帝。好不容易追到江边,却得知皇帝已渡江而去,于江畔写下了这首夏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