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章 罢工怒潮(第1/2页)

    雷幺做工的这家盐棚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大门朝东,斜对门北面有座晒水台。院子前排的南边是熬盐棚子,北边是工人的住房和厨房,院内经常堆放着几大堆柴火,院子靠北有栋两层楼房,形似炮楼,底下一层是卖盐的,地下放着几十个大团筐,熬盐工人把盐背来,倒在团筐里,楼上是账房。说起晒水台,还是留学德国柏林大学的陈荫三先生刚刚发明的,全称叫做“鸭棚式晒水台”,就是先用条石、三合土砌成长70米、宽12米的晒场,晒场四周有沟渠与有顶蓬的卤水池相通,然后在晒场上用杉木搭成形如巨箱的立体梯形架,有32根柱脚,高约11米、宽6米,长60米,南北向;箱顶周围安装沟渠式钻有许多小孔的竹管,中间用木板铺成走道,供工人通眼、刮硝;从下到上依次排列10层横梁,再用竹片夹竹枝条成竹栅,固定在横梁上,这样一层搭一层,像盖茅草屋的就做成了一个长60米、宽13米多的竹枝条斜面。工人们用竹制吸水筒把蓝板水逐级提到晒水台顶上的竹管里,蓝板水从小孔中喷向竹枝条向下滴,经过太阳蒸发,然后再把水上提,再蒸发,循环三次,就可以达到20度的卤水上锅熬盐了。熬盐使用的是抽风扯火连环灶,就是由下至上依次摆上10口直径1、5米的大铁锅,最高处立有烟囱,灶两边安有温水箱,卤水进温水箱加热,然后舀入第一口锅内,烧的是YC、汉川、沔阳(今为仙桃)市湖区产的芦苇、刚柴以及京山县产的松枝、茅草,灶内烈火熊熊,锅内盐水翻滚,七个工人站在灶台边,用长木柄瓢子把盐水逐锅向上转,用长柄桡子不断地挫,防止烧起了盐锅巴,七个人,招乎十口锅,你舀我挫,忙得汗水直淌,雷幺是新手,把盐水挫得溅起来了,烫得手起了鸡蛋大的泡。这样不断地烧、转,盐水一锅比一锅浓,焙到第十口锅,就是白花花的食盐了,工人把盐用竹篓装进库房过秤、记账、入库,按照规定,一个班要熬盐6-7千斤,完不成任务,就拿不到工资。雷幺他们正干得热火朝天,忽然院门外锣鼓掀天,人声鼎沸,有人来跟二掌瓢的耳语了几句,二掌瓢子的把手一挥,说:“走,都到王家庙开会去,要求老板增加工资!”他们把灶火停了,跑出来一看,成千上万的工人,高举着红布横幅,上面贴着白纸黑字:“增加工资!”“不准克扣工资!”“不许虐待工人!”虽然是五月的天气,艳阳高照,人们穿件单衣服还嫌热,但是有不少矿工还是穿着破棉袄,一个个都是刚从矿峒底下爬出来的,胡子头发一尺多长,他们在峒里都是赤身做工的,出了峒,没有衣服穿,就只好穿上棉袄;有不少人没有裤子穿,就把稻草编在草绳上,做成稻草裙子围在身上,还有的干脆掐两片藕荷叶系在大胯丫里,儿童们都是赤身,一个个蓬头垢面,浑身的疮疤经太阳一晒,又痒又疼,不住地用手抓,鲜血直流,“增加工资!”他们的拳头齐刷刷地举起来,青筋暴起来像钢条。一起来到王家庙,会场里早已是人山人海,山岗上用桌子拼起来做的台上,赵师傅左膀右臂上都绑上了一尺多长虎口粗的枣木棍子站在桌子下面,邓先柱、雷幺、喻幺十几个人站在台上,二十七岁的许白昊在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工人同胞们、兄弟姐妹们:我们过的是人过的生活吗?不是!我们过的是猪狗过的生活吗?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