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真菌(第3/3页)

    融合,因而产生了双核菌丝或称次生菌丝。次生菌丝生长分支而成紧密的菌丝团,从菌丝团产生子实体,即蘑菇。蘑菇的底面有从中央向外放射排列的叶状菌褶。菌褶也是紧密缠绕的菌丝,担子就长在菌丝的末端。担子上一个细胞中的双核融合,再经减数分裂而成个担孢子(n)。一个子实体可产生数百万个担孢子。

    灵芝(Ganderaduidu)是有名的滋补剂。

    木耳(Auriularia)、银耳(Trinella)是食物珍品。

    很多担子菌寄生在植物体内,引起植物病害,如玉蜀黍黑粉菌(Utilagaydi),菌丝寄生于玉米植株上,玉米组织受刺激,长大成瘤,其中充满黑色孢子。小麦杆锈病菌(Puiniagraini)寄生于小麦、大麦等。

    半知菌类(Deuterye):许多至今只见到它们的菌丝和分生孢子,而未发现它们的子囊孢子或担孢子,即未发现其有性生殖,甚至只见到菌丝而未发现任何孢子。所有这些有待继续研究的均属半知菌。

    半知菌约共25000种左右。它们大多腐生,也有不少寄生于动植物和人体上,如人的头癣、灰指甲、脚癣(香港脚)等都是半知菌寄生所致。

    有些半知菌有捕捉水中小动物如线虫等的能力。它们或是长出粘性小球,用来粘住线虫(如Datyella),或是由3个细胞形成套环,当线虫伸入时,套环紧缩而使线虫不能逃跑。有趣的是,套环只有在环境中有线虫存在时才形成。如果将此种从土壤中分离出来,用有机培养基饲养,套环就不产生。可见线虫或线虫的分泌物刺激了这种才使发生了形成套环的反应。

    地衣门(Lihen)——生物扩展领域的先驱

    在干燥的岩石上常有灰白、暗绿、淡黄、鲜红等多种颜色的开花样生物,看起来干枯而无生气,其实生命力极强。这就是地衣地衣是和绿藻(或蓝藻)的共生体,两者的密切结合使地衣表现为单一的植物体。参加地衣的大多是子囊菌,有时是担子菌。

    地衣的生活力很强,只要有日光、水、空气和少许无机盐类,地衣就能生活,这是共生的结果。依靠藻类取得所需营养物,藻类得到的保护,细胞中的水分不致过度蒸发。和藻类都需要无机盐,这可从冲刷的雨水中取得,也可来自分解岩石。地衣可以生活在别的生物难以生存的恶劣环境中,使它得以广泛分布于地球的各个角落。由于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生成,因而被誉为生命之先驱:先走一步,创造条件,使其他生物继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