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8节(第5/5页)

    发展到齐、梁、唐初为极盛,称为“俳体”的赋13。

    “俳”是游戏的意思,对讽谏而言;其实这种作品倒也并非滑稽嫚戏之作。唐代

    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诗文不再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赋体也变了。

    像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虽然有韵而全篇散行,排偶

    极少,比卜居、渔父更其散文的。这称为“文体”的赋1。唐、宋

    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那种赋定为八韵,调平仄,讲对仗;制题新巧,

    限韵险难。这只是一种技艺罢了。这称为“律赋”。对“律赋”而言,“排体”

    和“文体”的赋都是“古赋”;这“古赋”的名字和“古文”的名字差不多,真

    正的“古”如屈、宋的辞,汉人的赋,倒是不包括在内的。赋似首是我国特有的

    体制;虽然有韵,而就它全部的发展看,却与文近些。不算是诗。

    注释:01楚辞。渔父。

    02史记。屈原传。

    03王逸离骚经序,班固离骚赞序。

    0刘熙载艺概中赋概。

    05同02。

    06王逸楚辞章句序。

    07朱子语类一四○。

    08文心雕龙。谐隐篇。

    09汉书。王褒传:“宣帝时徵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

    读。”

    10汉书。司马相如传赞引扬雄语。

    11法言。吾子篇。

    12两都赋序。

    131“俳体”、“文体”的名称,是元祝尧古赋辩体。参考

    资料游国恩读骚论微初集。

    诗第十二

    汉武帝立乐府,采集代、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教李延年作协律都尉,

    负责整理那些歌辞和谱子,以备传习唱奏。当时乐府里养着各地的乐工好几百人,

    大约便是演奏这些乐歌的。歌谣采来以后,他们先审查一下。没有谱子的,便给

    制谱,有谱子的,也得看看合式不合式,不合式的地方,便给改动一些。这就是

    “协律”的工作。歌谣的“本辞”合乐时,有的保存原来的样子,有的删节,有

    的加进些复沓的甚至不相干的章句。“协律”以乐为主,只要合调,歌辞通不通,

    他们是不大在乎的。他们有时还在歌辞时夹进些泛声:“辞”写大字,“声”写

    小字。但流传久了,声辞混杂起来,后世便不容易看懂了。这种种乐歌,后来称

    为“乐府诗”,简称就叫“乐府”。北宋太原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

    和不合乐的歌谣,以及模拟之作,成为一书,题作乐府诗集;他所谓乐府

    诗,范围是很广的。就中汉乐府,沈约宋书。乐志特称为“古辞。”

    汉乐府的声调和当时称为“雅乐”的三百篇不同,所采取的是新调子。这种

    新调子有两种:“楚声”和“新声”。屈原的辞可为楚声的代表。汉高祖是楚人,

    喜欢楚声,楚声比雅乐好听。一般人不用说也是喜欢楚声。楚声便成了风气。武

    帝时乐府所采的歌谣,楚以外虽然还有代、赵、秦各地的,但声调也许差不很多。

    那时却又输入了新声;新声出于西域或北狄的军歌。李延年多采取这种调子唱奏

    歌谣,从此大行,楚声便让压下去了。楚声名调比较雅乐参差得多,新声的更比

    楚声参差得多。可是楚声里也有整齐的五言,楚调曲里各篇更全然如此,像著名

    的白头吟、梁甫吟、怨歌行都是的01这就是五言诗的源头。

    汉乐府以叙事为主。所叙的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历史及游仙的故事也占一

    部分。此外便是男女相思和离别之作,格言式的教训,人生的慨叹等等。这些都

    是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用一般人所喜欢的调子,歌咏一般人所喜欢的题材,自

    然可以风靡一世。哀帝即位,却以为这些都是不正经的乐歌,他废了乐府,裁了

    多一半乐工共四百四十一人,大概都是唱奏各地乐歌的。当时颇想恢复

    雅乐,但没有懂得,只好罢了。不过一般人还是爱好那些乐歌。这风气直到汉末

    不变。东汉时候,这些乐歌已经普遍化,文人仿作的渐多;就中也有仿作整齐的

    五言的,像班固咏史。但这种五言的拟作极少;而班固那一首也未成熟,钟

    嵘在诗品序里评为“质木无文”,是不错的。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

    炼一路,试验这五言体的便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