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9节(第3/5页)

    位后来写

    成“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谱。沈、宋在一首诗里用

    两个周期,就是重叠一次;这样,声调便谐和富厚,又不致单调。这就是八句的

    律诗。律有“声律”、“法律”便是这个意思。但沈、宋的成就只在声律上,

    “法律”上的进展,还等待后来的作家。

    宫体诗渐渐有人觉得腻味了;陈子昂、李白等说这种诗颓靡浅薄,没有价值。

    他们不但否定了当时古体诗的题材,也否定了那些诗的形式。他们的五言古体,

    模拟阮籍的咏怀,但是失败了。一般作家却只大量的仿作七言的乐府歌行,

    带着多少的排偶与谐调。当时往往就这种歌行里截取谐调的四句入乐奏唱。

    可是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李白,蜀人,明皇时作供

    奉翰林;触犯了杨贵妃,不能得志。他是个放流不羁的人,便辞了职,游山水,

    喝酒,作诗,他的乐府很多,取材很广,他是籍着乐府旧题来抒写自己生活的。

    他的生活态度是出世的;他作诗也全任自然。人家称他为“天上谪仙人”07

    ;这说明了他的人和他的诗。他的歌行增进了七言诗的价值;但他的绝句更代表

    着新制。绝句是五言或七言的四句,大多数是谐调。南经朝民歌中,五言四句的

    谐调最多,影响了唐人;南朝乐府里也有七言四句的,但不太多,李白和别的诗

    家纷纷制作,大约因为当时输入的西域乐调宜于这体制,作来可供宫廷及贵人家

    奏唱,绝句最短小,贵储蓄,忌说尽,李白所作,自然而不觉费力,并且暗示着

    超远的境界;他给这新体诗立下了一个标准。

    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

    灵武即位,他从长安逃到灵武,作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

    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

    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

    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08。

    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

    唐代以诗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廷及贵

    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

    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

    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09,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

    是从乐府来的。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

    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

    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

    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沈着痛快”一派10。五言律

    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