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节(第2/6页)

    也说:“君子必辩。”12这些

    都是游士的影响。但道家的老、庄,法家的韩非,却不重辩。老子里说: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13,“老学”所重的是自然。庄子里说“大辩

    不言”1,“庄学”所要的是神秘。韩非也注重功利,主张以法禁辩,说辩

    “生于上之不明”15。后来儒家作易。文言传,也道:“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不但是在暗暗的批评着游士

    好辩的风气,恐怕还在暗暗地批评着后来称为名家的“辩者”呢。文言传旧

    传是孔子所作,不足信;但这几句话和“辞达”论倒是合拍的。

    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私家的著作。第一种私家著作是

    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

    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

    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

    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出,到了墨子和孟子,可就铺排得多。墨子

    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

    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那时是个“好辩”的时代。墨子虽不好辩,却

    也脱不了时代影响。孟子本是个好辩的人。记言体制的恢张,也是自然的趋势。

    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

    括,老子可为代表;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

    经言,都是这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

    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群经诸子书里常常夹

    着一些韵句,大概是为了强调。后世的文也偶尔有这种例子。中国的有韵文和无

    韵文的界限,是并不怎样严格的。

    还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族,韩

    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

    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士的说辞也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

    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

    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书16。这部书成于吕不韦的门客之手,有十二纪、八

    览、六论,共有三十多万字。十二代表十二月,八是卦数,六是秦代的圣数,这

    些数目是本书的间架,是外在的系统,并非逻辑的秩序,汉代刘安主编淮南子

    ,才按照逻辑的秩序,结构就严密多了。自从有了私家著作,学术日渐平民化。

    著作越过越多,流传也越过越广。“雅言”便成了凝定的文体了。后世大体采用,

    言文渐渐分离。战国末,“雅言”之外,原还有齐语、楚语两种有势力的方言

    17。但是齐语只在春秋公羊传里留下一些,楚语只在屈原“辞”里留下

    几个助词如“羌”、“些”等,这些都让“雅言”压倒了。

    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里春秋左氏传是一

    座里程碑。在前有分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