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地下长城:中国“沉睡千年的地下军事奇观(第2/4页)

    的时间都不长,不需要用许多生活设施:而永清古地道则显然可以供人们在里面长期栖息。由于全部都是用砖石铺砌而成,它就像一个永备工事,可以经数百年乃至千年而不至崩塌损坏。

    从地道是否用砖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二者挖掘建造方法的大不相同。永清古地道是先在地面上像挖地基那样挖出深浅不一、形态不一、大小不一、延伸曲折、走向不定的各种坑道,然后在底上铺砖,在两侧镶砖,在上面用砖打旋顶,最后在旋顶上填土夯实并加以伪装,建造这样的地道要烧很多的砖,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没有政府的统一组织,单靠老百姓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

    经过1988年的挖掘调查认定:永清县古地道涉及6个乡镇11个村,分布面积达300多平方千米。它不仅分布面广,而且有相当严密的布局,它以南关为起点,呈两条主线分别向东南和西南两个方向延伸,犹如一只展翅的凤凰,一翅直指信安镇(古淤口关),另一翅指向霸州镇(古益津关),洞体结构呈立体分布,最浅处距地表不足l米,深处则达5米:洞体高矮不一,宽窄不一,延伸曲折,走向不定。建筑材料均为30×16×18厘米的巨型青砖。

    专家学者们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永清古地道不是简单的藏身洞,不是老百姓个人所为,其性质是宋代军民经过精心策划、在统一组织领导下建造的大型永久性地下军事工程,也是边关御敌的配套工程。

    宋代为何修建古战道

    当年来国为何要在永清地区开挖这种坚固的防御性的地道呢要讲清这个问题,还得从五代时说起。

    在中国古代,中原农业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对抗与战争是贯穿历史的一条主线,在五代时期的公元936年,后晋石敬塘为了答谢他的"父皇"契丹王助其登上皇位,把燕云十六州统统割让给了辽国,之后,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分界线就从长城、秦岭一线南移到了河北平原地带,燕云十六州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和山西的北部这一带,北京这一带有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割让给辽朝以后,北京以南就是500里或800里平川,无险可守,辽朝的骑兵完全可以任意驰骋纵横。

    后周是五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后周的第二任皇帝周世宗柴荣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帝王,他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莫州(今河北任丘市)、瀛州(今河北河间)、易州(今河北易县)三州以及瓦桥(今河北雄县)、益津(今河北霸州)、淤口(今霸州信安镇)三关,遂以瓦桥关置雄州,以益津关置霸州,后又以淤口关置信安军,这时永清也随之被收复,属霸州。

    显德七年(公元960年),后周殿前禁军的最高首领--殿前都点检赵匡真,"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的开国皇帝。其弟弟赵光义继位后继续南北征战,完成了对南方的统一,并且打败了北方的北汉政权。

    宋军消灭北汉后,随即向辽田发起进攻。力图全部收回燕云十六州,辽国当然不肯放弃这块丰美的土地,双方展开激战。结果,北宋倾国之力的两次进攻均遭惨败,陷入被动应付的局面,辽国在取得这两次胜利后即发兵南侵,双方又经历了残酷的君子馆之战和易州(今河北易县)诸战,互有胜负。后来,辽军在徐河(今河北满城、徐水境)之战受挫后的数年中未大举南攻,而宋朝因精锐部队基本消耗殆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