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一章 过年(上)(第1/6页)

    这是徐一凡在朝鲜经营的小小基地,第一次度过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曰。

    早在十二月初,就纷纷有在这个基地做营建的小工们开始结算工钱,准备回家过年。朝鲜银钱好赚,徐大人仁慈,一年下来,哪怕是一个打下手的小工,扣掉伙食,也能拿到七八两银子的血汗积累。本来负责管理他们的詹大人已经宣布了,在朝鲜一万多名需要回家的小工,海路陆路,都可以任他们选择,海路要候船,火轮船再拖着木船,一路将他们免费送回天津码头!走陆路的,可以按照大盛魁设立的蜿蜒经过东北的商路,四十里一站,免费提供路上伙食,再提供力所能及的保护。这样的消息,已经让这两万多小工高呼活菩萨不已。

    他们在朝鲜也有小一年的,吃的喝的从来没有亏待,每天高粱米饭,杂和面馒头管饱,多半还有一个豆腐菜。五天还打一次牙祭,油汪汪的红烧肉一桶桶的端上来。虽然活儿极苦极累,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背井离乡过来,本来都是苦人,都是咬牙横心来朝鲜的,能受到这样的待遇,已经是梦想之外的事情了。过年回家拿到手的是亮晶晶的徐大头,吹一下嗡嗡有声,还架得住徐大人这个大东家,还免费送他们回国!

    不少人本来已经打定了主意,明年还来。没想到好事接二连三,徐大人驰回平壤,第一时间就宣布,给这一年来和他在朝鲜共患难,同甘共苦的小工们,有一个算一个,每人再发两块大洋的红包!

    纯朴的国人,差点想对徐大人喊万岁了。

    但是在这些好消息之后,又是有不太好的消息隐隐透出来。明年徐大人这里,可能不需要多少小工了,码头建立了,一条送煤炭,短短十来里的小铁路建设好了,工厂营房的营建也全部结束,明年可能只需要三千到四千名装卸搬运的夫子……这些本来打算回家的人也就开始动了心思,嘀嘀咕咕的开始商量。这次回去了,还不知道下次能不能挤到这个位置……

    本来徐一凡扩军也是针对这些在朝工作一年的工人们。他们熟悉朝鲜环境气候,不少人已经会说几句朝鲜话,参加过工业(不管怎么粗陋)的建设,有一定纪律姓,身体素质也没话儿说。可是工人们还是对吃粮卖命有些怕怕,特别是看着自己工钱账本上面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的时候儿。

    禁卫军吃的那些苦,他们也是看在眼睛里面的。

    但是现下一边好处卖过来,一边又是明年招人的口子收紧。再瞧瞧这个洒下了他们无数汗水的地方,有点舍不得。顿时就有几千人决定今年先不回去了!同乡帮助他们把工钱带回去,他们报名吃粮当兵!

    徐一凡的第二镇招募本来就不容易,现在直隶东北口外那一带,已经不能象第一次招募一样,拿着他钦差练兵帮办大臣的头衔到处使了。北洋提防着他实力扩大呢!再说了,水运路运人马过来,成本太高,也要从头训练。现在能解决几千人,当真是喜出望外!除了补充野战部队,禁卫军工兵标不是也有了么?

    对这几千新兵他也特别优待,过年前先不入营,发主食发副食,还有一点点酒,让他们不受拘束的过个肥年再说!

    中国的老百姓,不论走到天涯海角,这祖宗的根儿都是丢不了的。顽强的守着自己传统,这几千准新兵在这儿,先不管有没有女人,自己就已经艹办了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