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11章(第2/4页)

    会成为知己。

    民国的军界中不缺猛将,缺的正是这样的风流人物!

    “汪主席谬赞了,我这样的人,哪里能和周瑜相比,充其量不过是个廖化,蜀中无大将,我来当先锋吧!”对于汪副主席的夸奖,黄浩然只是笑了笑,便轻轻翻了过去。太极拳打多了也会累的,他在期待着汪主席的转折。

    “佑臣,如今的战局,你怎么看?有人说日本人已是强弩之末,武汉的胜利指日可待;也有人说,日本的国力还远未发动,咱们这场仗,依旧是必输的结局......”

    听到汪副主席这样说,王浩然心想,到底还是来了,这才是今天的正经戏码。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胜负的事情我是不去想的,只管打好每一仗就是!”

    滴水不漏的标准答案,可汪副主席不是那么外行的记者,对于黄浩然如此冠冕堂皇的回答,汪兆铭很不满意!

    “此言差矣,不懂政治的将军,可不是好将领!军事和政治本就是分不开的东西,若是一场仗,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那即便是过程再轰轰烈烈,又能有什么意义呢?就像我们的国家,抗战才打了一年多,从上海到南京,然后是徐州,再加上华北,我们已经丢掉了大半个中国!4万万人民也起码有一半,已经沦陷在了日占区!再仔细想想这些地方,历来都是我中国的经济命脉,军事重镇,可以说,日本现在已经抓住了我们的要害,我为鱼肉!人家却已是刀俎!”

    可能是处于封闭的环境让人觉得比较安全,也可能汪兆铭很久没有人和说过他的心里话,对于黄浩然明摆着是敷衍的几句话,汪兆铭的反应很激烈,完全是一副要辩论的架势。

    “按汪副主席这么说?咱们干脆举手投降算了!还挣扎个什么劲?只可惜,南京城下的冤魂,外加上这抗战一年半以来牺牲的数百万国民,怕是死不瞑目喽......”对于汪兆铭的这套抗战必然失败论,黄浩然可没有什么耐心去听,因为他知道,最后的结局,将是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取得最后的胜利,而汪兆铭这个失败论的鼓噪者,将作为中国近代最大的汉奸,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道不同不相与谋!

    黄浩然以为他的这番话会让汪兆铭羞臊甚至激动,可汪副主席的表现却让人觉得有些出乎意料。

    “死人,又是死人......这难道是好事情?民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死的人还不够多吗?而在这些人死了之后呢?中国还是那个中国!贫穷而又落后!佑臣!需知抗战易,而和平难!”

    对面的汪兆铭似乎一下子陷入了某种梦魇,说的话就像是喃喃自语,只有最后两句的时候,才仿佛回过了神,提高了音调。

    “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民族失败主义和混乱不堪的“民族主义”思潮是汪精卫对日议和的心理基础和诱因

    长期以来,汪精卫认为:日本是个“强邻”,中国不可与之相比,“须知数十年来,中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亦幼稚不完备”,故而主张对日本的侵略应在“尽可能范围内,极力忍耐,极力让步。”据此,他提出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妥协方针。

    黄浩然想听听汪兆铭到底准备对他说些什么,所以没有直接给予强硬的答复,而是换了种稍微柔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